「18禁的公民權~看台灣的投票不義與老人政治」
【時間】2014/7/4(五) 19:00 ~ 21:00
【地點】好伴共同工作空間
【主持】楊宗澧 | 哲學星期五@台中志工
【與談】吳政哲 | 台灣少年權利與福利促進聯盟研發專員
【攝影】廖家瑞
【撰文】哲學星期五@台中志工
年滿18歲的公民開始需要為國家盡義務,服兵役、納稅金、負擔完全的刑事責任;那麼,作為被視為已然獨立的公民,應該享有的權益也同樣跟上腳步了嗎?「台灣少年權利與福利促進聯盟」研發專員吳政哲表示,在台灣,作為參與政治的基本門檻,可以「投票」(18歲)以及「成為候選人」(23歲)的年齡限制反而成為青年參與公共事務與公民社會的障礙。
↓台少盟研發專員吳政哲
世界上多數國家從1960年代起,陸續將投票年齡從21歲下修至18至16歲,目前全球民主國家中,僅剩台灣與日本停留於20歲。然而日本也已於今年5月9日通過《國民投票法》修正案,將投票年齡下調至「年滿18歲」,獨剩台灣成為死守20歲門檻的「民主後段班」。吳政哲表示,台少盟目前主要聚焦在推動青年行使參與政治的權利,「政府制定了很多青少年政策,卻都沒有問過他們的意見,因此台少盟希望成為一個平台,透過青少年的公民培力,協助他們進入政策機制,讓青年的聲音被聽見、並且實際參與決定。」他舉例,每到選舉期間,競選人端出政策牛肉諸如核電廠的停/興建、老農津貼、身障津貼、不在藉投票,甚至與青少年直接相關的十二年國教、課綱的改變,都無人過問青少年的意見,因為18歲沒有選票,相對導致他們的聲音不重要,但同時卻要承擔大部分成年人應盡的繳稅、服兵役、刑事責任等義務,這種權利和義務的不平等,是台少盟選擇推動修改投票年齡下修到18歲的原因。
「台灣的18歲青少年面對的是憲法第130條的高門檻、年齡歧視、老人政治、再等兩年、債留子孫的窘境,令人意外的是,20-25歲的人通常是最反對投票年齡下修的區間。」根據台少盟的資料顯示,從2004年的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的調查將近七成的的年輕人反對將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Yahoo民調高達近九成的社會大眾反對;到2014年台少盟主辦的公投獲得超過七成的社會大眾認同十八歲的青少年應擁有合理的投票、選舉權和集會結社權等公民權利,面對這樣的大幅翻轉,吳政哲認為,這十幾年來的社會共識已有所轉變,修改投票門檻、追求世代正義,不僅是青年共識,更已是全民共識。「為什麼這兩年青年上街頭的動能感覺越來越強?因為大家看到了改變的可能性。台灣的買票式福利獨漏青年,有兒童的福利、老人的福利,卻沒有人願意投資發展式福利給這些還沒有投票權的年輕人。台灣人口老化速度飛快,在此同時,我們也應下修投票年齡,讓年輕人可以參與、決定國家的未來。」
而面對聽眾對於青少年、台灣社會政治素養是否已足夠成熟來支持降低投票年齡的疑慮,吳政哲認為,投票權是一種公民權利,不應從心智成熟來討論,況且生理年齡的成熟也不等於心智的成熟。「選舉這件事可以不需要理解什麼政治哲學,他可以只是因為喜歡而去投票,民主這件事就是這樣,人人等值、人人等票,期待一個賢能君主並不是民主的核心,而是選擇代議人,讓他們傾聽民眾的意見去行使被賦與的權力,並且讓民眾持續監督才是根本之道。所以民眾教育以是很重要的,而開放投票和民眾教育這兩件事是可以並進的。每個人都會受到周邊影響,我們要去相信他被影響的意見就是他的意見。但他應該要思考他的投票決定是怎麼形成的,他需要為他的決定負責。六十歲以上的人意見很難改變,但還是需要去鬆動現行的思維,才有改變的可能。」
目前,台少盟陸續舉辦模擬公投、青年培力、並聯合等十數個公民團體組和立委推動「挑戰憲法130~十八歲投票權修憲行動」,提出《公投法》修法草案、爭取《憲法》130條修憲,將投票的年齡下修為年滿18歲即可行使。在此同時,台少盟也於5/20起舉辦全民連署,目標在年底獲得全民18萬人的支持。而十八歲公民權推動聯盟亦將於年底九合一選舉前,在六都舉辦青少年投票日,由16歲到未滿20歲的青少年透過實體及網路投票的方式,選出理想的市長。
如果想瞭解更多,請參考以下連結:
「支持世代正義,從18歲投票權開始」連署:https://sites.google.com/site/18vote/
「投票正義,十八開始」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18vote
「社團法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官方網站: http://www.youthrights.org.tw/
活動預告:7/27(日) 台北轉大人,青少年TRY講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72056073035866/